一 一
岁 年
一 一
清 追
明 思
《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而清明,盖时当气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个疫后的清明,相比往年更显特别,小家寄哀思,国家表达缅怀。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灾后余生的庆幸,感恩与珍惜。这不仅关于一个节气,一段时光,而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与真挚情感。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时刻铭记历史,将奉献精神弘扬下去,缅怀医学前辈,不忘医学初心。
李时珍(1518-1593)中国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经27年的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全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李今庸教授,字昨非,1925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1957年开始从事中医教育事业,首创中医治经学研究方法整理研究古典医籍,发掘并完善中医经典理论体系,为《内经》学科泰斗,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奠定中医学界巨擘地位,被誉为”经典王””《内经》王””活字典”。
刘智明(1969年1月﹣2020年2月18日),男,汉族,湖北十堰人,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专家。生前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智明曾3日不眠不休,协调收治500个确诊病人。在通宵达旦连续多日作战后他也被病毒击倒了,但他却对同事说”我不能倒下”,在病中还攥着拳给其他病人加油。2020年2月,湖北省委决定追授刘智明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4月,刘智明被评定为烈士
张志远,幼承庭训,读经书,习医术,于经、史、子、集多有涉猎。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中医学院,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主编《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勿忘先烈恩。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我们怀念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愿英烈们安息,愿和平常伴,愿我们努力奋斗,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