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 Tue, 15 Oct 2024 08:41:59 +0000 zh-CN hourly 1 /mkszyxy/wp-content/uploads/sites/7/2024/01/logo3535.png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 32 32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2024/10/15/%e9%a9%ac%e5%85%8b%e6%80%9d%e4%b8%bb%e4%b9%89%e5%ad%a6%e9%99%a2%e5%8f%ac%e5%bc%802024%e7%89%88%e6%b3%95%e5%ad%a6%e4%b8%93%e4%b8%9a%e4%ba%ba%e6%89%8d%e5%9f%b9%e5%85%bb%e6%96%b9%e6%a1%88%e8%ae%ba/ Tue, 15 Oct 2024 02:54:53 +0000 /mkszyxy/?p=1205 为进一步优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关于修订202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0月12日,在图书馆612会议室召开2024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会议邀请了贵州大学法学院李勇副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胡卫东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姚朝兵副教授进行论证。bwin必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德铸教授出席并讲话。法学教研室主任代曾晴老师及法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论证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教办主任韩婷主持。

首先,由法学教研室主任代曾晴根据新修订的2024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色,详细阐述了该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目标定位、修订重点、专业特色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规划。

在论证环节,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贵州大学法学院李勇副教授主要就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指出课程设置方面,需分清主次,尤其是专业必修课课程的设置需更加准确,并就《国际法学》、《法律职业伦理》、《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等课程设置模块、开设学期以及学分分配等问题提出意见。并建议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胡卫东教授表示我院法学专业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就总体而言,设计合理、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能够满足法学专业学生全方面培养的需求,但细节方面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专业简介及特色部分,可呈现出我校“法学和医学相结合”的特色。在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为于着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法治人才。课程体系上,理论课学时占比达到了91%,建议加大实践课程课时的占比,以此突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姚朝兵副教授对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指导。根据我校发展现状及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特色体现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意见。提出了要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结构,建议将医学伦理与公共卫生法学作为限定选修课程,增设医患纠纷处理事务、医疗保险等方面课程,突出人才培养中的法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培养特色。

戴德铸教授首先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我院将会在此基础上深入完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选修课板块应充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培养既要会写法律文书,又要会讲会辩的法律人才,可考虑增设公文写作尤其是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和口才训练课程,以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同时对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实践环节等提出具体意见。

本次专家论证会的成功召开,为我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认真梳理和总结此次校外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并结合新时代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法律应用型人才。

一审 | 韩 婷

二审 | 李齐松

三审 | 戴德铸

]]>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2024/10/11/%e9%a9%ac%e5%85%8b%e6%80%9d%e4%b8%bb%e4%b9%89%e5%ad%a6%e9%99%a2%e5%8f%ac%e5%bc%80%e6%80%9d%e6%83%b3%e6%94%bf%e6%b2%bb%e6%95%99%e8%82%b2%e4%b8%93%e4%b8%9a%e4%ba%ba%e6%89%8d%e5%9f%b9%e5%85%bb%e6%96%b9/ Fri, 11 Oct 2024 08:31:44 +0000 /mkszyxy/?p=1189 为进一步做好2024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10月1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图书馆6楼会议室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会议邀请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黄河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一峰副教授,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刘继平教授进行论证。bwin必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德铸,bwin必赢党委委员、副院长白宗新出席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齐松、思政教研室主任张应及思政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办主任韩婷主持。

首先,白宗新院长介绍了bwin必赢关于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修订重点以及基本考虑。

张应主任详细汇报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并对培养方案修订重点作了说明。

刘继平教授根据学院的区位优势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宝贵建议。他指出,bwin必赢坐落于有着丰富阳明文化资源的修文,人才培养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市场,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多增加一些富有地方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孙一峰副教授根据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建议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模块做出调整,应重点突出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对专业基础必修课中与通识必修课重复的部分作出重点说明,强调要突出专业性、学科性。

黄河副教授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属性出发,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他指出,要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属性,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各个方面都要围绕教育性出发。

戴德铸书记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和宝贵意见。表示将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贯彻人才培养内在需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他从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完善清晰、实习实训环节合理、课程计划与进度安排科学、专业特色鲜明、专业方向明确并与市场岗位需求一致、学科交叉探索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并着重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文本体例、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白宗新院长在总结时指出,我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全面对接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参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人培方案制定的前瞻性、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和课程设置的创新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一审 | 韩 婷

二审 | 李齐松

三审 | 戴德铸

]]>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2024/09/04/%e8%b4%b5%e5%b7%9e%e4%b8%ad%e5%8c%bb%e8%8d%af%e5%a4%a7%e5%ad%a6%e6%97%b6%e7%8f%8d%e5%ad%a6%e9%99%a2%e5%85%b3%e4%ba%8e%e5%8a%a0%e5%bc%ba%e6%80%9d%e6%94%bf%e7%90%86%e8%ae%ba%e8%af%be%e5%bb%ba%e8%ae%be/ Wed, 04 Sep 2024 08:28:49 +0000 /mkszyxy/?p=117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推进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全面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初步形成了学院思想理论课教学特色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教学改革尚需深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吸引力有待提高,课程建设及其管理体制机制还需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努力再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二、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积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始终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创新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喜欢、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与工作协调机制。

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

1.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机构

实行党委直接领导、协调院行政负责实施、分管院领导具体负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管理体制,成立由bwin必赢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科学决策、宏观管理与相关协调等管理体制与工作运行机制。

2.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简称思政部)建制、充实人员、拓展职能。思政部直属bwin必赢党委领导,其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平台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根据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建设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教研室,加强对教研室的管理和建设。

3.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学时统一规定和对应原则,学院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时数和目标落实到位。原则上以中班教学(每班不超过100名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监管,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4.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等作为重要选题,纳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和院级课题设置统一规划。积极支持思政教育教学申报省部级与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攻关,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新成果。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5.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建设经费投入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在保障教学科研各项正常经费的同时,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交流、培训及社会考察等,并随学院经费增长逐年增加。

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教师不得从事思政课教学。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专任教师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的比例配备,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2.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教育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熟悉学生、把握形势、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提高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

3.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要求,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可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与其他专业教师一致,其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构建“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进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改革;建设一批学生喜爱的MOOC、微课资源;构建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专题辅导、自主学习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稳步推进中班教学(每班60名学生左右),鼓励和提倡小班教学。

2.实施教学攻关行动计划。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数个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开展教学重点问题研究,每年设立4项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3.实施专题教学推进计划,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构建突出重点、贴近实际的专题教学体系,每年设立4项专题教学推进项目并进行经费资助,探索较为成熟的专题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方法。

4.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推广优秀教案、课件,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择优推广计划”。每年遴选4项优秀教改项目进行推广。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定期评选奖励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课件”、“精彩教案”、“精彩一门课”和“精品课程”;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打造一批精彩课堂。

6.强化实践教学,把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计必修学分。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化作为思政课教师培养的必备环节。建立由主管校领导协调,党委工作部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贵州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2024/06/12/%e8%b4%b5%e5%b7%9e%e4%b8%ad%e5%8c%bb%e8%8d%af%e5%a4%a7%e5%ad%a6%e6%97%b6%e7%8f%8d%e5%ad%a6%e9%99%a2%e6%80%9d%e6%83%b3%e6%94%bf%e6%b2%bb%e7%90%86%e8%ae%ba%e8%af%be%e5%bb%ba%e8%ae%be%e8%a7%84%e5%88%92/ Wed, 12 Jun 2024 00:45:31 +0000 /mkszyxy/?p=98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依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注重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育人格局和长效机制。

三、建设目标

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第一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的建设理念,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编写和使用能够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四、任务举措

(一)坚持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学习媒介,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立体化学习媒介体系

1.继续推进统编教材的使用。严格按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生全国统编教材,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重点的落实;收集学校师生使用统编教材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教师参加相关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落实单位:宣传部、教务处、各学部)

2.编写完善教学系列用书。完善教学系列用书,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参考书;开展对教材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组织教师编写精品课程讲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要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等教学用书,帮助师生理解教材精神,提升统编教材的使用效果。(落实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3.切实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集课堂支撑、教学互动、专题辅导、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时珍马院》;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制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类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方面的认定办法,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网络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信息共享联盟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资源共享。(落实单位: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坚持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广泛吸纳各方面人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

1.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管理,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选聘条件,按照1:350—400的要求,配足、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力争到2026年学校思政课自有教师达到40人,3年内争取引进3名左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选聘3名左右优秀博士毕业生。(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

2.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实施计划》,每年对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培训一次;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骨干及团队的培养,每年培育、支持1-2名骨干教师、团队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集体备课等培训;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到相关部门任职或挂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的结合。(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

3.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任职标准》,聘任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和先进人物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支持学校领导及哲学社会科学类学院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将在工作量核算、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选聘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的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推动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落实单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

(三)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学校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专题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建设网络思政,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思政课程建设,开发与专题式讲授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鼓励名师名家参与在线课程录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协同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良性互动。学校每年设立2项左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鼓励教师申报教育部、贵州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在项目开展、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做好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工作。(落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研室的优势,开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撑;各教研室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对教案讲义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课题教学设计、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的研究,提升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理论研究,每年设立2项左右理论研究项目,支持教师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落实单位: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3.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学分规定;实行中班上课,积极探索小班研讨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学院教学指导委会三级听课制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听课互评互学制度,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举办2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活动;创新考试考核方式,建立学习过程与考试结果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教方式,合理运用评教结果。(落实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社会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方式,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1.继续推进“青马工程”建设,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实施“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理论骨干;狠抓学生社团建设,做大做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通过举办“时珍论坛”等活动,把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第二课堂。在全校范围内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小组”,选派政治强、素质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培育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落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

2.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着力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学习,开展大学生多媒体创作展示活动;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医文化和阳明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义理论热点问题大讲堂”为平台开展理论研讨,促进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

3.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完善由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推进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载体,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党校培训平台作用,将思政课与党校培训内容有效融合,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依托学校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用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修文党史教育、大木村红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开发、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调研报告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落实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发挥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

1.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完善学科结构体系。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突出学科特色。(落实单位:教务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加强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积极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年度主题展开研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相关研究课题。(落实单位:教务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3.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协同发展,积极鼓励教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落实单位:教务处、科研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六)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建立导向明确、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

1.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将贯彻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鼓励教师将主要精力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制定《bwin必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探索建立教学导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机制。(落实单位:教务处、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

2.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激励办法,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评选机制,每年评选表彰3名左右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校园网、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对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宣传力度,积极向省级和国家级媒体推荐宣传本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迹,扩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影响力,提升教师荣誉感。(落实单位:宣传部、教务处)

(七)坚持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设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条件保障体系

1.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工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把bwin必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落实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机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落实单位: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计划财务处)

3.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条件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环境;在学校财务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资料建设;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投入,按本科全部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单位:宣传部、计划财务处)

]]>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mkszyxy/2023/12/22/%e8%b4%b5%e5%b7%9e%e4%b8%ad%e5%8c%bb%e8%8d%af%e5%a4%a7%e5%ad%a6%e6%97%b6%e7%8f%8d%e5%ad%a6%e9%99%a2%e5%a4%a7%e6%80%9d%e6%94%bf%e8%af%be%e5%bb%ba%e8%ae%be%e5%ae%9e%e6%96%bd%e6%96%b9/ Fri, 22 Dec 2023 00:53:00 +0000 /mkszyxy/?p=98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机制,强化育人主体、细化育人过程、优化育人环境、丰富育人内涵、提升育人成效,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全面深入把握“大思政课”科学内涵,创新工作理念,畅通主渠道,夯实第一课堂;唱响主旋律,丰富第二课堂;强化系统集成,激活心理课堂;依托“互联网+”,发展网络课堂;突出实践要求,善用社会课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五堂联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三、建设举措

(一)畅通主渠道,夯实第一课堂。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大力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好通识课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创设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课堂理论魅力。开展跨专业集体备课,加强对思政课新教材内容的学习与研讨,融合相关教学资源,创新“思政+中医”“思政+音乐”“思政+美术”“思政+文学”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二是用好用足2个实践教学学分,完善“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立足贵州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建设“红军长征在修文”教育基地,优化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教学特色。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实行集体命题、闭卷为主、强化过程、注重实践的“四四二”(理论考试40%,过程考核40%,实践考核20%)课程考核模式。三是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明确选人用人标准。加强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进修,开展国内外学习调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理论研究人员等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学部(院)

2.开发通识教育课程。充分运用贵州丰富的红色资源,挖掘遵义会议精神的育人功能,开好《贵州省情教育》《贵州红色文化总论》《红军长征在修文》等课程。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学部(院)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一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挖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三是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形成课程、专业、学科协同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四是加强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利用新华网等丰富的融媒体资源,合作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课程思政建设先进教师典型,持续深入树榜样、立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

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各学部(院)

(二)唱响主旋律,丰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育人中的作用,规范社团设置,按照“一学部(院)一品”的要求,将各学部(院)特色和社团建设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各类育人实践活动。

1.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团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形成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负责宏观指导,校团委具体指导,挂靠学部(院)具体负责的分工合作、互相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有工作部署。二是加强学生社团骨干成员选拔与教育培养,将社团骨干培养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体系,开设“社团骨干培训班”,全面提升社团骨干政治素养与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学生社团指导,配齐配强社团指导教师,推进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切实将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责任单位:校团委、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各学部(院)

2.创建“一学部(院)一品”社团文化。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学部(院)、学科和专业特点推进社团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以“一学部(院)一品”项目建设为载体和引领,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品牌潜力,凝练活动特色,创新活动内容,强化育人功能,打造文化品牌。二是定期举办社团文化展示活动,开展“优秀社团”“星级社团”评选表彰,鼓励优秀文化项目和优秀社团脱颖而出,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全校社团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各学部(院)

3.组织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按照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推进各学部(院)积极开展育人活动。一是思想政治理论类社团以理论学习促德育,定期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分享会、“时珍青年说”等活动,强化思想引领;传统文化类社团、艺术类社团以文化艺术促美育,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贵州“红色”“古色”“绿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育类社团以健康锻炼促体育,通过早锻炼、篮球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公益类和职业发展社团以志愿实践促劳育,强化服务导向和实践育人,构建多元化、全员式志愿实践体系。二是开展“百千万就业创业筑梦工程”“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推进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培训,联系企业开展见习和实习实践,促进学生就业力提升。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招生就业处、各学部(院)

(三)强化系统集成,激活心理课堂。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构建“大心理”工作格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并与“大思政课”充分融合,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心理活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

1.开发心理健康课程。一是开设本科生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充分发挥心理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创新心理课堂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情景建构式、情景感悟式课堂,巧设情境,直观感悟,内化体验,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唤醒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突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构建有效的理性平和应对模式,完善和健全人格发展,实现心理课堂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三是在行思悟践中理解心理学,如关爱留守儿童计划、关爱自闭症儿童计划、社区老人院心理服务等,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开展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等各类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责任单位: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共课部、各学部(院)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是结合大学生年龄性别特点、身心特征和生活环境,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卫生、生活习惯、身心健康等问题,了解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激励广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健身,争做新时代健康文明大学生。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内容的融合,引导学生获取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三是通过给学生开展有关身心疾病、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等方面的心理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交友观、恋爱观等。

责任单位: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共课部、各学部(院)

3.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是办好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二是开展好常规性 “校领导接待日”“青年心声”等活动。三是提升学校后勤、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水平,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后勤管理处、物业管理中心

(四)依托“互联网+”,发展网络课堂。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互联网+”功能,做好互联网与思政课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优势,创新形式,增强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1.强化“互联网+”思想引领。及时了解环境与对象的变化,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探索“互联网+”思想引领新模式,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是以“互联网+”思维更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一站式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等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加强对互联网和“学生网民”层次、结构、动态的研究,改进工作方式,利用和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以“互联网+”思维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坚持思想引导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面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用网;坚持载体构建为重,网站建设具有党建特色,提升校园微博的关注度,塑造亲切的微信公众号;坚持拓展传播为要,遵循“内容为王,坚持以人为本,线上线下互动”。三是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与方式。整合有效资源,借助社会化的网络传播,创设特色鲜明、参与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让更多的大学生网民主动接近、积极参与,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共建共享。创建“网语体系”,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用接地气、有生气的网络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融媒体中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各学部(院)

2.打造“互联网+”智慧课堂。一是以一流课程为抓手,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化、课堂组织智能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与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学堂在线(清华大学),智慧树网(上海卓越)、学银在线(北京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将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打通,基于平台的数据记录师生教学全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教师、学部(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改进教学、管理提供数据依据。二是依托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水平,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课堂教学革命。

责任单位:教务处、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各学部(院)

3.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优势。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用,运用其武装头脑、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推动工作,做好使用推广,增强平台黏度,让使用“学习强国”成为广大师生的习惯。一是积极运用“学习强国”线上资源,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加强日常学习,做到两个纳入、两个“100%”。(两个纳入:全体党员职工纳入学习组、积极将非党员干部职工纳入学习组;两个“100%”:党员每天参与度100%、学习积分争取100%)。二是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课堂,认真学习平台重点推荐内容。注重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中心组成员要带头学习,以上率下,主动“晒”学习、谈体会、话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导向。注重激发普通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的学习培训,并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是经常性开展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竞赛活动,增强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立足“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拓展延伸学习渠道和阵地,把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统筹起来,实现同频共振,增强学习宣传实效。四是加强制度机制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使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要求”。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各党支部

(五)突出实践要求,善用社会课堂。把“大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充分融合,开展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突出实践要求,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社会服务和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的作用,让社会的大熔炉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政课的丰富源泉。

1.推进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走读计划。充分利用贵州红色资源和修文阳明文化优势,以及时珍书园和阳明书园阵地,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线上答题、线上云游、实地走读等多种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走读活动走深走实走心。推出“红色之旅”“绿色之行”“古色之路”和“阳明心学”等思政研学计划,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红色文化立德铸魂,绿色文化涵养文明,古色文化根植自信,传统文化塑造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责任单位:校团委、教务处、学工部、各学部(院)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组建本科生支教团,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志愿服务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生动局面。

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各学部(院)

3.参与国情调研活动。一是组织和支持学生参与国情调研,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深度感受中国发展。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课内教”向“课外延”,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二是建设党建文化阵地和VR党建体验馆,探索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网络化,打造“云游红色文化教育馆”活动;上线“微课堂”,扩大受众面,充分发挥其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师生认清“根”和“魂”,致力于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基因,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部(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bwin必赢“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田丹

副组长:戴德铸、梅国海、马四补、白宗新、肖义虎

成  员:党委(行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部、各学部(院)、融媒体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后勤管理处、物业管理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机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整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学校给予经费、活动、平台等方面的支持。

(二)建立会议制度。建立“大思政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讨论会和工作例会,加强过程考核和管理,及时总结和研判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推介工作经验。

(三)发动全员参与。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组织各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书,广泛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外积极营造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四)加强责任考核。各项活动均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督办事项,相关行动方案要列出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切实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地。

]]>